自然連繫、有機結合 豐富國民教育體驗
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7期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 葉韻婷校長官立小學校長協會在促進官校校長的專業發展、優化教育政策、分享資源和經驗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,貫徹教育局「自然連繫、有機結合」的方式推動國民教育。「心繫家國」聯校國民教育活動能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驗及深入了解中華文化,豐富學習經歷。官立小學校長協會重視所有官小都參與其中,為活動設計了多樣課程,例如去年有普通話美文誦讀,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古詩,還有武術進校園,讓學生了解中國武術博大精深,體現中國傳統國粹。此外,最近大家關注的巴黎奧運會,學校亦會鼓勵學生觀看賽事,了解他們最喜愛的中國或中國香港運動員,讓同學在生活中接觸和認識國家發展。
聯校活動內容豐富 計劃成效顯著持續
在「心繫家國」——「古詩欣賞·美文誦讀」活動中,官小揀選了多篇美文,並將其分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個季節,不同學校誦讀不同的篇章。例如:春天的《春曉》和《村居》,夏天的《小池》,秋天的《山行》以及冬天的《梅花》和《春雪》等。各校學習的普通話誦讀課程各不相同,亦會邀請專家到校為老師進行專業發展。經過校本學習後,學生先行在校內進行表演,最後會集合所有官小派出的代表,舉辦大型匯演,營造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。
除了美文誦讀,武術課程同樣是「心繫家國」活動的一個重要體驗重點。武術包括劍、棍、舞旗和基本拳法等,這些課程在所有官小的四年級中推行,並融入校本體育課程中,有些學校亦將武術納入早操內容。官小校長協會希望這些課程能根植於學校,使學生得以持續發展。同時,對不同官校根據各自的校情作出適切安排感到欣喜,看到不同官小發佈校訊,展示校內相關課程的持續發展,反映計劃的成功和推廣價值。
深化國民教育成效 推廣不同中華文化
國民教育最重要的一點,是從小讓學生認識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價值觀。33間官立小學發揮推動作用,與其他津貼、私立、直資學校互相借鑑、取長補短。這個推行的過程並不容易,需要聯繫和安排老師進行教授,涉及許多協調工作。然而,葉主席見到大家都非常團結,去年實施的成功策略在今年將繼續推進,因此計劃在來年5月舉辦的聯校視覺藝術展吸引家長和社會公眾前來參觀。此外,視覺藝術科還會同步進行國民教育學習圈,與老師共同建立學習社群,推動校內課程的發展,幫助學生連結到其他領域,例如青花瓷、皮影、水墨畫、紮作等,加入不同中華文化元素。
深入了解國家發展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
作為校長協會主席,首先需要具備遠見和敏銳的觸覺,其次則是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。這一角色需要投入大量時間,因為一個人無法獨自完成所有的工作,因此善用外部資源變得尤為重要。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,身為中國人,應當深入了解中國的發展,並思考如何為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。這些理念正是教育局所提倡的價值觀,如何通過不同的課程和活動將其體現出來,是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。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學習的實踐,校長、老師、學生和家長等不同的持份者在其中各司其職,協同合作。而做好國民教育和身份認同的培養,是每個國家和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。
聯繫教育團體 發揮協同效應
坊間有許多不同的資源,例如愛國教育支援中心,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配套。其實在開幕之初,葉主席帶領官小與他們一同勘察課程,實踐官校的教育和社會責任,外界也認同官校所發揮的帶領作用。葉主席表示:「建立緊密的聯繫非常重要,我們與教育界團體進行多方面的溝通與合作。中心上一次組織軍營參觀活動時,我們亦立即參與和支持。在了解和接觸後,如果大家的合作取得成效,我們會積極推行不同計劃。官小各位校長充滿使命感,所以在推行時往往能夠迅速響應,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。」